患者约束法的操作规范
发布时间:
2024-09-29 15:41
约束法是用来限制患者身体或机体某部位的活动,以达到维护患者安全与治疗效果。
目的
1.对自伤、可能伤及他人的患者限制其身体或肢体活动,确保患者安全,保证治疗、护理顺利进行。
2.防止患儿过度活动,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防止损伤肢体。适应症:适应于小儿、高热、谵妄、昏迷、躁动及危重患者因虚弱、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、撞伤、抓伤等意外或影响护理和治疗操作时。
操作方法
1、评估
(1)查看病历,了解患者病情,核对医嘱。
(2)患者评估:全身情况:年龄,生命体征,目前病情,意识状态,治疗情况,有无骨质疏松或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,身上是否有首饰等硬物。局部情况:被约束肢体的活动情况,有无骨折,外伤或皮肤感染。约束部位皮肤的色泽,温度,完整性及局部血运情况等。心理状态:感知觉是否正确,有无焦虑恐惧感(根据病情),患者及家属的合作程度等。健康知识: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是否理解实行约束的目的和必要性。
(3)环境评估:环境是否宽敞,安静,舒适。
(4)用物评估:约束带是否适合于患者的需要,用物是否齐全。(评估用物可于准备用物时检查评估) (5)操作者评估:是否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约束的方法。
2、准备
(1)用物准备:根据病情准备合适的约束带。如宽绷带,各种约束带,棉垫数块等。(2)患者准备:患者及家属理解约束的目的和方法,克服恐惧与焦虑心理。(3)环境准备:保持环境宽敞,安静,舒适。(4)操作者自身准备:着装整洁,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约束的方法。
3、实施
携用物至患者床旁,核对患者的床号,姓名,必要时核对腕带。再次向患者或家属解释使用约束带的目的。指导患者或家属配合的方法,协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,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约束法。
【约束手腕】
注意事项
1、严格掌握使用约束带的适应症,维护患者的自尊。
2、实施约束后,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,约束带松紧适宜,以能伸进1-2根手指为原则。
3、密切观察(30分钟巡视一次)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。
4、约束使用时间不宜过长,需较长时间约束者,每2小时松解约束一次并活动肢体,并协助患者翻身。
5、准确记录并交接班,包括约束的原因,时间,约束带的数目,约束的部位,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,解除约束的时间等。
相关新闻